最原始的大理,應該是什么樣子?
一條老街、一座城樓,銘記著大理的歷史。
脫離了商業化的氣息,沒有大排長龍的網紅打卡點,它靜靜佇立在西洱河岸邊......
這里是龍尾關,閑處光陰里,有厚重沉淀的歷史,有大理人生活的煙火氣,也有你一直在尋找的安閑。
挑個陽光和煦的午后,在龍尾關漫漫信步,感受大理最深處的靜謐煙火,來一場深入的citywalk。
龍尾關
“一座城市既然有了歷史的光輝,就不必再用燈光來制造明亮。”
——余秋雨
下關下關,何為下關?下關,便是龍尾關。
龍尾關,是承載了大理厚重歷史的一方遺址,亦是南詔政權御敵的重要關隘。唐天寶年間,南詔王皮羅閣從現今巍山遷都后修筑龍尾關,建城至今已1260余年,因蒼山自北向南勢如游龍掉尾,故稱龍尾關。
自此,大理東有“此水可當兵十萬”的洱海,西有“冰封雪鎖千仞立”的蒼山,北有山海相接的龍首關,南有“一將當關萬敵摧”的龍尾關。
天寶戰爭中,唐朝窮兵黷武,李宓率戰身亡,10萬士卒戰死。
“至今西洱河岸邊,箭孔刀痕滿枯骨?!?/span>
——白居易
對于南詔而言,龍尾關彌足珍貴?!耙猩n山斜陽峰麓,扼洱河之尾,負山阻水,為郡南屏蔽。以蒼山為壁,以洱水為壕,內高外下,仰攻甚難?!闭f的便是龍尾關。
時光荏苒千年,擋住了千軍萬馬的關隘,卻抵不住光陰流轉。龍首關已經湮滅隨塵,龍尾關遺址亦是上世紀三十年代重修的。它帶著歷史的重量,注視著熙熙攘攘的行人。
一場深入的citywalk即將開始,一同走進大理的龍尾關。
西洱河下游,龍尾關下的中丞街口,熙來攘往中,是大理人真實淳樸的生活。各式各樣的小攤將路的兩邊圍滿,種類繁多的本地美食讓人看花了眼。
中丞街口
嬢嬢自己手作的米糕熱氣騰騰,蒸起誘人清香。路邊的柿子圓潤飽滿,在竹籃里被擺得整整齊齊,阿嬢說,這是她自家的柿子樹結的果子。一棟棟有年代感的陳舊老民居前,是一個又一個最簡單接地氣的攤販。白族阿姐一面趁著明媚陽光刺繡,一面照看著自家的醬料攤。老人縫著繡花鞋,花團錦簇中,絲絲縷縷繞不開一代人的生活與情懷。
微風卷起被陽光照得透亮的發梢,與這里熱鬧而寧靜的氣質,各得其樂。
走過熱鬧的本地人小攤販,沿著中丞街向上走,路的兩邊,既有極具個性的寶藏店鋪,又有帶著年代氣息的裁縫店、旗袍店、理發店......往左看,是裝修精致文藝的甜品店,往右看,是是兒時記憶里的雜貨鋪。左邊的店里傳來舒緩的英文歌,右邊店里的大哥正瞇著眼假寐,有點違和,卻又那么融洽。
這兩種感受,有一個共通的相似點,那便是悠然自得。無論你是想要來打卡拍照,亦或是想感受大理老街風貌,來這里,都會得到滿足。
龍尾關,以它在悠久時光中修得的習性,包容著每一種個性。
走到中丞街的盡頭,便看到了龍尾關遺址。
非是不語,龍尾關厚重的城墻,古樸的顏色,從石磚中透生的細草,在訴說著千年的每一個日日夜夜。一千二百年前,南詔國官兵林立與古樸的城樓上,張弓搭箭,士氣高漲,保家衛國絲毫不敢松懈......
龍尾關遺址
穿過拱形的城門洞,便是本地居民的居住地,白族民居高低錯落,其中一處起伏,或許就是名人故居。這里居住著許多老下關人,他們依然過著傳統而平凡的小日子,使得龍尾關至今仍然保持著古鎮的韻味。
下關舊民居
行走在這個汽車難以行進的舊意小路上,時光的流逝的速度仿佛慢了下來,外界的紛擾好似都已走遠,只剩下好天氣。
石板路延伸著向上,淳淳的民風,在兩邊舊民居的屋檐上澆灌出似星子般茂盛的小花。往兩邊隨意看去,看得到白族老人坐在門口曬太陽的自得,看得到雜貨店老板慢慢晃著蒲扇的悠閑。路邊邊溝里流水潺潺而下,敲擊音與滑音輕輕重重,竟成了這方圓天地里最著急的存在。
下關舊民居
輕輕撫摸著白墻墻皮脫落裸露出的紅磚,這是在高樓大廈的林立里,時光帶來的羞澀??磻T了鱗次櫛比的樓宇,習慣了穿梭于忽閃而過的汽車間,此刻無目的的走在這條陳舊帶著古樸的路上,忽覺當下,漫漫,慢慢。
下關舊民居
在歷史的更迭中,龍尾關的身影不曾消失,不僅僅因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,更是因為它所具有的人文關懷。
一條小道往斜陽峰上走,是承載著人們信仰的地方。
最先到的,是普濟寺。下午時分,陽光灑下,普濟寺門口的竹子搖搖晃晃,像是樂得悠閑。寺里有棵古樹,枝繁葉茂,生機勃勃。
普濟寺
普濟寺的旁邊藏著一方小小的道館,是下關的三清殿。殿門上張貼著的海報“2023犯太歲,逢兇化吉保安寧”,與古樸的道館生出一絲反差。楊道長恰好在觀里,便坐下,與楊道長閑聊幾句。
普濟寺
楊道長解釋了何為犯太歲,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,乃值年神靈之一,凡是在本命年,或是自己的屬相與值年太歲相臨、相沖、相害、相刑時,就容易發生災禍。例如事業不順、感情不合、出行不安、身體不適等等。
太歲會受到氣壓、磁場、降水、星體運動等多種影響,化解太歲的方法,除了把住址生辰八字寫在太歲帕上供奉這種常規方法,楊道長也給出了個人認為更加具體中肯的建議:“化太歲,建議修煉自己的心性,不要招惹口舌是非,改變自己的朋友,培養利于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的興趣愛好?!?
楊道長
楊道長自小向往少林寺,學武功,長大后歸家選擇作道士,原因非常簡單:“覺得道士更貼近平常人的生活。”
道法自然,不約束葷腥,沒有太多條例,以符合自然規律的方式去生活,認為萬物皆有靈性,道家供奉曾經對人類有過貢獻的人物,每日誦經、看書、折金元寶,祈求大我與小我的安康。
彌陀寺
彌陀寺
彌陀寺往上便是文廟了,“天不生仲尼,萬古長如夜”,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廟,亦稱孔廟。
文廟
此座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,坐落于蒼山斜陽峰東麓主脈酷似巨型彌勒佛的山丘上,后因毀損,曾于康熙三十五年重建。地勢高敞,視野寬闊,風物清嘉,門前種著兩棵巨榕,根深葉茂,高度已然超過文廟大門。
儒學永不過時,仁義永葆智慧。
下關斜陽峰上這座文廟,與一般文廟不同。一般文廟大成殿供奉的是“大成至圣先師”牌位,沒有塑像。斜陽峰上這座文廟有孔子的泥塑像。傳說是一位曾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當縣令的太和人,在任期屆滿返鄉時帶回孔子頭像,再請工匠補塑全身所成。這尊泥塑的容貌、衣冠,與最早傳世的孔子石刻形象一樣。
走出文廟,已是傍晚夕曛,丹楓迎秋,幾棟民居里升起炊煙,今日的citywalk已經結束,該返程了。
中丞街
從最高處的文廟下來,回歸這吆喝著的人群中,喧鬧的市集里,恍然間還能聽到水流激下的聲音,還能聞到彌陀寺縷縷檀香。
這里不是大理最漂亮的地方,但卻是一個承載了厚重時光的地方。
大理真正溫煦的清澈,熨帖著洱海,潛伏在深谷,相遇在龍尾關。
END
轉自大理好在